Thursday, April 25, 2013

在废墟与虚构的边缘


Juliett:

一万年前还子虚乌有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曾象骄傲的公鸡一样认为自己是优等民族,其实最近的研究显示,这是OCA2 基因一个突变(白化病)的缘故。所以……此一时也彼一时,中性进化学说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尤其对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而言^_&

发信人: juliett (风再起时), 信区: Campus_Digest
标 题: Re: 在废墟与虚构的边缘(6)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3年06月03日22:09:1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你所担心的一句空话真是如此,这就是遗传漂变的概念。事实上,新的等位基因产生是跟突变率、功能限制以及群体交配产生后代的方式有关的。很多新等位基因产生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自生自灭了,这就是遗传漂变。

另外,优势基因这个说法,我想纠正一下。一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的稳定分布中,是不存在优势基因这种说法的。中性进化学说(Neutral theory of evolution)也不是对达尔文学说的全盘否定。环境的变化往往会改变一个基因的性质。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杂合状态是抗疟疾的,纯合状态则是导致患者红细胞剧烈运动中的形态变化和功能下降甚至个体致死。还有,现在全球面临的高血压等疾患,这在以前,人类生存于非洲的时候环境干燥,保水是存活关键因素之一这样一个情形下是好的基因。但随着人类扩散到各大洲,这种强大的保水功能就导致了新的疾患。

进化(Evolution)本来就该说成是演化,台湾就一直用演化这个译法的好像。演化是不定向的,是含有若干可能性的,我们目前所观察到的必然性只是无限可能性中无意中走的方向,就成了一种必然,这种必然说成是进化,自然是偏颇的。明明很多基因很有可能丢失了功能更强大的等位基因了呢。或者明明在基因内含子区段等等出现了新基因只是由于环境等因素没有得以保留,以至于我们现在希望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去治病了呢...

数学模型是为了研究方便。好的数学模型应该是最简单而且能说明问题的。而且现在的研究方法并不单一,除了依赖数学模型分析还有动物模型等手段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现代生命科学自从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迄今不过50年,你要有耐心…… :)

发信人: juliett (风再起时), 信区: Campus_Digest
标 题: Re: 在废墟与虚构的边缘(6)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3年06月03日23:11:25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内外环境的作用自然是巨大的,我不是也把迁徙,自然灾难,大规模战争等外环境因素说出来了吗?我不是把功能限制,交配方式的限制等群体内部原因说出来了吗?事实上,需要考虑的因素还要复杂,连语言,宗教习惯,生活习惯,彼此间的通婚习俗和隔离程度等大群体内部的小群体差别都要考虑进去。

还有,等位基因的扩散并非此消彼长,而是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由于各种原因各自扩散,从大群体范围来观察,才形成了百分率这样一个类似此消彼长的效果。因和果应该这么看。这个过程并没有被忽略,而是我们无法让岁月重演,无法观察到整个的发展过程,才无可奈何地从现状去推论演化的过程,去发现演化的规律。

人类进化这个课题本身就是一门边缘科学,要结合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计算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等其他学科的成果才能走得更快,是很复杂。所以学生命科学的人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很博学,思维方式很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