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lueheart (柳丝), 信区: Campus_Digest
标 题: 酸楚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12年10月27日09:01:03 星期六)
一觉醒来,已是天光大亮。心里有些微的酸楚,说不清来由,是生理的自然反应还是梦境的残留。有些怅惘,但谈不上伤心;有些甜蜜,但谈不上喜悦。
去年看过一个女孩描述一首诗干涸枯萎的情状。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抗拒,诗怎么会干涸?只要读它的人不干涸诗就不会干涸。我想一首好诗应该是这样的:它站立于红尘之中,有滋养它的骨架血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冲刷,当初的那些血肉都不在了,只剩骨架,铮铮然屹立,然后读者自身生活的血肉来填充它。一首诗在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经历的人眼里,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样子。你看它是闺房艳事,我看它是时世讽谏;你看它星光密布,我看它不过家常柴米。无所谓高下,更谈不上立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过对一首诗的理解被冲击乃至坍塌的时候。当时的感觉,是带点委屈的,又有些倔强。想为自己读一首诗的权力去抗争。展示背景知识,自己阅读时联想到的其他文本,甚至有过极端想法:诗歌的骨架是上帝,读者的血肉是草芥,即便这样,二者也能共建一个小宇宙,合成一种思维体系和价值观。对任何一个读者来说,这样的过程价值是平等的,不受公论约束,不受千夫所指。这样的权力被剥夺的感受象什么呢?象一个孩童花了好半天时间用已有的积木块堆砌七宝楼台,一阵风来,全盘推倒,孩童心理受挫,要么哇哇大哭,要么起身开路,至少三天不玩这个。
说回心中的酸楚感。我这半年来,最熟悉的就是这种感受。医学上,该是身体代谢的乳酸被带至心脏消耗利用。心理上,该是许多心事处于瓜熟蒂落之前的状态,“正是我为我的玫瑰所花的时间,使我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比丰收的沉甸甸的喜悦轻的,比一眼望得到头的幸福多些波折的。
一觉醒来,天光已经大亮。乳白色的麻布窗帘分立于乳白色的窗棱两边,阳光走进房间。心中的酸楚悄然而逝,新的一天又将开始。
发表者 juliett 位置在: Saturday, June 23, 2007
--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du.cn·HTTP [FROM: 106.3.99.*]